(通讯员 姜丽)5月17号上午,我院在文科大楼705会议室顺利召开长江人文讲坛132讲,本次人文讲坛,特邀中国写作学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武汉大学方长安教授作题为《如何阅读文学史著作》的讲座。本次讲座由人文与新媒体学院管兴平教授主持,教师和学生共计70余人参加。
讲座伊始,管兴平教授致辞,介绍了方长安教授在学术界的成就和影响力,并代表全体师生热烈欢迎方长安教授的到来。
接着,方长安教授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方教授首先给同学们介绍了文学史的著述情况,指出所有的文学史都是在特定时期在某种话语权支配下创作的,我们要了解文学史知识生产的两个现场,一为历史事件发生的现场,二为知识生产者的现场。在讲座过程中,方教授提出文学史讲授学习的通用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将文史中的文学知识当作历史事实以及学生的被动接受。介于该问题,方教授提出了解决办法——即研究式学习文学史。一是以反思、质疑的方式接受文学史知识,二是学生参与式学习,将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三是以文学史知识为问题进行反思性的学习。
在研究式学习文学史的基础之上,方教授引经据典,他提出鲁迅的《野草》为何是散文集的奠基之作这一问题,几乎所有的文学史著作没有对此进行解释;鲁迅说冯至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而冯至本人对于文学大咖鲁迅的高度评价,又是如何看待的,这存在一定的探讨意义;闻一多先生的新格律诗理论对于新诗的意义和价值何在。方教授借助以上案例,论证了研究式学习文学史的可行性,阐述了教师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在创造性研究学习中获取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在以后的学术研究中,我们要破除长期以来被动性学习的模式,教师以研究的姿态讲授文学史,学生以研究的眼光、姿态学习文学史。
讲座最后,管兴平教授作总结发言,这种研究式学习文学史的思路首先对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其次也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学生要主动性地、研究式地学习,通过查资料等方式进行主动思考,这有利于同学们开拓思维,进行创新性学习!
(审核:李征宇;编辑: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