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下午,我院在文科楼705室顺利举行长江大学人文讲坛第131讲。本次人文讲坛特邀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尹弘兵研究员,作题为《楚郢都与中国古都的早期形态》的讲座。本次讲座由人文与新媒体学院历史系卢川主持,历史系陈力、周家洪、余静贵、向会斌、王谷以及九十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卢川对尹弘兵研究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学术成果。讲座围绕清华简《楚居》展开,尹研究员首先介绍了疆郢是《楚居》中第一个郢,在《楚居》中有特殊地位,此后“郢”成为楚都之通名。分析古代中国称王必有相关建制的传统,结合楚武王徙郢、称王的时间,认为《楚居》明言自疆郢之后“抵今曰郢”,应当是楚武王称王建制的产物。随后,尹老师利用张光直、辛德勇等先生的观点引出“圣都”“俗都”的概念,认为疆郢可能类似于周之岐周、晋国后期的曲沃和秦国后期的雍城,主要承担与宗教祭祀职能,应是早期楚国的“圣都”。《楚居》中除疆郢外还有十三个郢,认为这些郢是“俗都”,主要承担政治、军事职能。形成众多俗都的主要原因与春秋时期楚国长期与齐、宋、晋争夺中原霸权而导致楚王居地远离江汉沮漳核心区有关。最后,尹研究员作出总结,认为楚郢都的性质、形态及其发展演变与早期文明发展演变为轴心期文明的历史发展大趋势是基本一致的。春秋时期属于过渡时期,随着历史的发展国家事务也越来越复杂,在核心区最适宜的地点出现专门处理行政事务的行政首都且趋向稳定。而圣都、俗都分立及其地位的转变,行政首都取代宗教首都成为正都,到战国时期已成为普遍现象。
讲座最后,卢川作总结发言。楚国都城作为中国古都早期形态的代表之一,是研究早期政治中心的性质、样貌与发展的主要对象,为全面推进中国古都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本次讲座,让本院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历史地理、出土文献、考古等研究领域,为今后开展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