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学术交流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院举行第四十七期“新学说”学术沙龙专题活动

作者: 时间:2018-06-08 点击量:

      2018年6月7日下午2点半,文学院“新学说”第四十期期学术沙龙活动在8号楼309会议室召开。

      本次沙龙由章芳老师主持,主题是“潘金莲的转变——《水浒传》和《潘金莲》的比较视野”,中文系古代文学组姚昌炳、吴桂美、杨蓉、刘砚群老师,现当代文学组吴新平老师以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章老师首先说明了论题的缘起:一是因为在《水浒传》里短暂出现的潘金莲,再次出现在《金瓶梅》中却成为了兰陵笑笑生笔下重点打造的艺术典型,施耐庵和兰陵笑笑生对同一形象的不同态度值得细究;二是由于相关学者对这两部作品中武松形象的研究引起了自己对潘金莲形象进行比较探讨的兴趣。接着章老师从身世经历、待夫态度、结局归宿等三个方面对《水浒传》和《金瓶梅》中的潘金莲进行了比较,认为身世坎坷、色艺俱佳;为欲颠狂,谋害亲夫;惨遭手刃、遗臭万年是这一形象在两部作品中的共同特点,而生性使然的淫荡与后天养成的堕落,对待两任丈夫前后有别、差异甚大以及面对死亡任宰割的漠然与眷生存的渴盼则是潘金莲形象的异质呈现。最后章老师在英雄传奇和世情小说不同视野之下对潘金莲形象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认为传统小说审美规范的改变和明代中后叶张扬个性、肯定人欲的心学思潮的兴起是该形象转变的主要原因。

      与会教师和学生分别从《金瓶梅》的作者、创作时间、明代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社会风气以及《金瓶梅》与阳明心学的关系等方面与章老师展开了积极讨论,对如何理解兰陵笑笑生的创作动机,潘金莲形象在古典戏曲、现当代戏剧和影视作品中的演变以及西方学术界对潘金莲形象的接受 ,以文本研究为基础力图跨学科、跨时代、跨文化多角度、多层面展开挖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湖北省荆州市学苑路1号 长江大学东校区文科大楼7楼

电话:0716-806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