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专业建设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建设  >  正文
见习“心”攻略:2023级中文师范专业教育见习活动启动​

作者: 时间:2025-10-28 点击量:

(通讯员:罗望枝)为助力2023级中文师范生完成从“课桌”到“讲台”的角色转换,我院于2025年10月27日在12教102教室举办了首场教育见习讲座。本次活动特邀沙市二中优秀教师汪鑫老师作题为《从课桌到讲台:见习“心”攻略》的分享,学院周霜老师主持,23级中文师范专业全体学生参与。

讲座伊始,汪鑫老师首先聚焦“角色认知”,引导学生完成从“完美学生”到“成长型教师”的核心转变。她强调要“破立结合”:破除“不能出错”的包袱,接纳畏惧情绪与教学“翻车”;树立“试错思维”,将问题视为成长的契机。汪老师以自己首次讲授《百年孤独》的“翻车”案例为例,生动说明了“发现问题比假装完美更有价值”,并分享了以问题链拆解难点、从学生视角设计互动等处理课堂突发状况的方法,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见习的核心是“在实践中学会享受课堂”。

针对“如何高效参与见习”,汪鑫老师提出“从被动到主动”的行动路径,提炼出“主动出击三式”:眼中有活,观察指导教师的课堂节奏、过渡语设计,主动协助教学事务;心中有问,带着思考听课,记录课堂亮点、疑点与个人灵感;手中有笔,就是时刻将自己的疑问和思考记录下来,不断成长。并以《故乡》等课例为例,教会同学们如何将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架桥”,抛弃模板化的“知人论世”框架,让学生切身去体会文章背景。

随后,汪鑫老师进一步明确了见习生的“三重角色定位”——学习者、写作者和准教师,并详细阐述了每个角色的任务与方法。例如,作为学习者,应聚焦“课堂节奏与突发处理”,记录方式要“记亮点、记疑点、记灵感”;与指导教师沟通应“事事有回应”,以“我的思路是…请您指点”的主动姿态寻求成长;面对学生则需“先立威后共情”,通过快速记名、周记谈心等方式建立有温度的师生关系。

在答疑交流环节,有同学提问:“第一次站上讲台,如何快速树立教师形象?”汪鑫老师指出,初登讲台的焦虑是普遍存在的,教师形象是在持续的经验积累和主动反思中逐步建立的,鼓励同学们在实践中稳步成长。

讲座尾声,周霜老师总结道:“所有情绪与错误都是成长的养分,主动学习比等待任务更重要。”到场同学纷纷表示,本次分享有效缓解了见习前的焦虑,并获得了从理论迈向实践的实用方法。

    据悉,接下来一周,我院将持续推进教育见习的经验传承,助力师范生在“试错与沉淀”中提升教学能力,成长为兼具温度与专业度的优秀教师。(审核:柯艺;编辑:张丽)

湖北省荆州市学苑路1号 长江大学东校区文科大楼7楼

电话:0716-806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