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一百多年的光辉历程,一代又一代长大人听党话、跟党走,在8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作为长江大学办学历史起点的湖北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以下简称“简师”),在中国共产党长江局的直接领导下,用教育的武器掘起民众的力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学子,壮大了党的基层组织,涌现出众多的抗日烈士和英雄人物,被誉为“鄂西的抗大”“湖北的陕公”,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积极力量。
我们开辟《探寻红色基因,弘扬简师精神》专栏,将陆续刊发学院“文心之路”社会实践队挖掘到的抗日时期长大人的红色故事,旨在共同探寻长大人求实、进取、创业、报国的红色基因,弘扬长大校史中永久留存的简师精神。
(通讯员 归航 吕盎然/文 吕盎然/摄)1月20日,“文心之路”社会实践队再赴松滋,寻访调研曾在简师学习、生活,后在抗战前线英勇牺牲的战斗英雄李远咆。

(图为“文心之路”社会实践队在邓家铺村村委会)
上午,实践队队员吕盎然来到李远咆的出生地万家乡邓家铺村,在见到村支书李明后,两人打开了话匣子。据李明介绍,李远咆出生于当地一个士绅家族,族产丰厚。从其祖父李佑田开始便支持抗日革命,为湘鄂西区委和中原五军提供军需物资。其父李逊夫、姐姐李平(又名李远敬)受家庭影响,先后投身革命,并均在工作岗位、战斗一线不幸逝世,被评定为烈士。“两代三烈士,这是村里人口口相传的英雄家庭。”李明动情的说道。

(图为湘鄂西区党委扩大会议旧址纪念碑)
下午,吕盎然又来到李逊夫故居。这里曾是湘鄂西区委的工作据点和湘鄂西区党委扩大会议的会址。1939到1941年间,湘鄂西区党委主要领导人钱瑛、蔡书彬、密加凡、唐亚子等人曾先后在这里居住、隐蔽、工作。在1939年9月召开的湘鄂西区党委扩大会议上,简师党组织负责人林峰(原名史林峰,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向区党委作了工作汇报。此次会议对全区党组织进行了重新调整,开辟了鄂豫边区到重庆南方局的交通线,组建了湘鄂边区游击总队,对局部抗日战争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图为吕盎然与当地村民沟通交流)
日落时分,吕盎然结束了一天的实地调研。她注意到几乎每到一处村户,门前都有宽敞平整的水泥路。据村里人介绍,这条全长2.5公里的道路,所需资金近百万,是由村委会牵头,通过政府补贴、村民集资修建的。“邓家铺村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柑橘种植历史悠久,全村种植面积达4000千余亩。但村里部分道路还是由碎石子铺成,不仅影响村民正常出行,也制约着柑橘产业的发展,”李明向吕盎然说道,“从2006年政府正式实施村村通路开始,到2021年来提出‘四好农村路’创建,老百姓正是靠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过上了好日子。”如今,依靠这条村级公路,邓家铺村200户、800多人的安全出行和柑橘生产、运输、销售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通过此次调研,吕盎然进一步感受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句话的千钧重量。弘扬简师精神,践行简师精神,身为长江大学2024年“荆楚优师计划”的录取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投身乡村教育,振兴乡村发展,她又一次肯定了自己的选择,无悔自己的选择。
李远咆,男,1928年生,湖北松滋人。1939年就读于简师附中,并接受革命教育。1950年2月在四川铜梁山区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
(审核:李波;编辑:归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