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一百多年的光辉历程,一代又一代长大人听党话、跟党走,在8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作为长江大学师范教育起点的湖北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以下简称“简师”),在中国共产党长江局的直接领导下,用教育的武器掘起民众的力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学子,壮大了党的基层组织,涌现出众多的抗日烈士和英雄人物,被誉为“鄂西的抗大”“湖北的陕公”,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积极力量。
我们开辟《探寻红色基因,弘扬简师精神》专栏,将陆续刊发学院“文心之路”社会实践队挖掘到的抗日时期长大人的红色故事,旨在共同探寻长大人求实、进取、创业、报国的红色基因,弘扬长大校史中永久留存的简师精神。
(通讯员 归航/文 赵章棣/摄)1月20日,“文心之路”社会实践队队员赵章棣来到四川省资中县档案馆,探寻今天的主人公,原简师训育主任、英语教员施宏诰的故事。

(图为资中档案馆)
此次调研的资中县档案馆收藏有施宏诰曾工作过的资中县立女子中学的史料。民国时期,资中县立女子中学所在地区四川省资中县是四川省国民教育示范区,也是四川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所在地,临近数县均无女子学校,故学生众多。我党在该校先后安排、发展了不少党员。在党员师生的组织和带动下,曾开展了许多革命活动,狠狠地打击了反动势力的气焰。

(图为资中县立女子中学旧址)
在资中县档案馆,赵章棣综合前期调研和馆内史料了解到,1941年皖南事变后,施宏诰在协助松滋当地党组织将党员安全转移后来到四川多地从事地下工作。1944年5月,施宏诰来到资中县立女子中学,期间与进步教师王介平等教唱革命歌曲、组织文艺演出、开展思想辩论,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
在查阅完史料后,赵章棣与馆内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据馆内人员介绍,资中女中前身为民国三年(1914)创办的资中县立女子两等小学。从创建到新中国成立,历任校长20名,从教教师多为大学本科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支持抗日,反对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的政策。为此,他们组织学生开展青运工作,进行爱国宣传,发展抗日力量。新中国诞生后,资中女中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不少人成为了领导干部和各条战线的优秀人物,如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四川省副主任委员付文琪,我国第一个赴南级考察的女科学家李华梅等等,她们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图为血橙种植园)

(图为赵章棣与当地居民调研交流)
结束了一天的实地社会调研后,在返程的路上,赵章棣途经一片血橙种植园。据当地居民介绍,作为“中国血橙之乡”,近年来,资中县血橙种植面积达已达十余万亩,全产业链从业人员众多,为资中县人民群众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而除了资中血橙,我们还了解到,资中鲶鱼、资中冬尖也通过县里的扶贫政策逐步“出圈”,所形成的第一产业经济使得这个拥有102个贫困村、63972名贫困人口的百万人口大县焕然一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一直在赵章棣的脑海中回响。她表示,以施宏诰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向人民群众做出的承诺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代,一定要将简师精神传承、弘扬下去,开枝散叶,让更多的长大学子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施宏诰,男,1911年生,1938年3月入党,四川泸州人,生于上海。1934年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系毕业后,经朱光潜介绍到上海江湾立达学园教书。1940年2月,受中共南方局(湘鄂西特委)派赴湖北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担任训育主任、英语教员,负责简师地下党领导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在汉口军调小组、北平军调执行总部负责翻译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主持晋察冀解放区华北联大和华北大学英语系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随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1978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主持西欧所工作。1988年3月在北京病逝。
(审核:李波;编辑:归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