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欣彤)2025年4月10日晚,我院吴桂美教授主持的求实导师学术沙龙于文科楼701举行。本次学术沙龙主题为“‘国图’古籍馆存本《采薇集》作者及相关的问题考论”,人文学院多位硕士研究生参加活动。

首先,吴老师从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存本《采薇集》的作者存疑这个问题展开,“国图”所标注《采薇集》作者是张同敞可能有误。接着由《采薇集》目录页上多篇涉及延平王的书信切入,通过对“延平王”这个称呼的多番考证,结合书信中的具体内容如“台湾”“灭胡恢明”推断,《采薇集》中提及的“延平王”为抗清名将郑成功。而郑成功被封延平王后张同敞已英勇就义,二人不可能有书信往来。

国家图书馆标注《采薇集》作者为张同敞的原因可能源于目录页提及的“明少司马张忠烈公”,而南明还有另一位名臣张煌言也获封过此号。随后,吴老师结合多本史料细致地分析、对比张同敞、张煌言与郑成功的生卒年、活动地域、政治目标等,推测《采薇集》中涉及“延平王”的书信应该属于张煌言与郑成功。更有利的证据是,目前收录最全张煌言文本的《张苍水集》中,多数内容与《采薇集》重合,仅一篇不同。
相互举证后得出结论:国家图书馆所藏古籍《采薇集》的作者不是所标注的南明忠臣张同敞,而是南明将领张煌言。
本次学术沙龙通过严谨的文献考证与历史逻辑推演,揭示了古籍作者考辨的学术路径,展现了多维度史料互证在史学研究中的关键作用。不仅为《采薇集》作者身份提供了新的学术突破,更以鲜活的案例深化了研究生们对文献辨伪与历史语境分析的理解。
导师沙龙通过师生互动研讨,搭建了学术传承与思维碰撞的平台。既能引导学生掌握文献考据、逻辑推演的实证方法,深化问题意识与批判思维;又促进跨学科视野融合,激发创新性研究思路,在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学术品格方面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审核:杨家海;编辑: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