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学术交流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文学院举行第十五期“新学说”学术沙龙专题活动

作者: 时间:2016-11-14 点击量:

    文学院语言研究所于6月18日(周四)下午在汉语办公室举行了一次沙龙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荆楚方言语汇研究”。
    首先由主持人吴松教授介绍了自己关于最近即将申报的非遗项目《荆楚方言语汇研究》,该项目拟从十二个方面展开研究:
    第一部分拟考察荆楚方言语汇与荆楚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风俗文化………)的关系;第二部分拟分析荆楚方言语汇的特点;第三部分考察荆楚方言语汇的来源:有的来源于古代典籍(如“穷斯滥也”来源于《论语》),有的来源于宗教(如“化身子”来源于佛教),有的来源于医学(如“穿包”本指脓包穿了流脓,比喻“东窗事发”),有的来源于日常生活(“苕”比喻呆傻)。第四部分将荆楚方言语汇与普通话语汇作比较,有词同义不同、义同词不同等联系与区别:比如同一个意义,词形完全不同,如“闲谈”普通话说“聊天”,荆楚话说“日白”。 第五部分考察荆楚方言语汇的创造机制:拟从造词方法和造词理据两方面来探究,前者有比(喻)(比)拟造词:如“尿罐塌子”:尿罐的盖子,比喻平头;后者如抓住事物的特征给事物取名,如“藕肠子”:细长的嫩藕茎,可炒食,因细长状如肠子而得名。特别要注意不同的造词理据反映了造词者不同的心理:主要有避讳心理和祝福心理。前者如“赚头”:猪舌头。因为“舌”跟“折本”的“折”谐音,出于避讳,改“舌”为“赚”,图个吉利。后者如“送粽子”:良家的母亲在端午节给嫁出去的女儿送粽子,因“粽子”谐音“种子”,寄希望女儿早生贵子。第六部分是荆楚方言词语的语义系统和语义场;第七、八、九等部分是研究荆楚方言中的惯用语、谚语、歇后语及四字格词语,第十部分研究荆楚方言的古语词。
    中文系主任李华平认为吴教授的这个设想很详细,很丰富。他建议对古语词的研究,要准确地找出古语词的源头(出自何典),要弄清楚某个古语词在古代的含义,传承至今,意义有何变化,它衍生出了哪些新义,又以它为构词材料,造出了那些新词。还要注意“方言选字”的问题,某个意思选用哪个字(词形)来表示最合适,要充分地考证,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决不能搞想当然。
    吴良远副教授说:“听了吴教授的这个构想深受启发。我过去写过几篇关于荆楚方言古语词的小文,我觉得荆楚方言中的古语词相当丰富,这是荆楚方言语汇的一个重要特点。很多现代方言词语来源于战国时代的《楚辞》和汉代扬雄的《方言》,传承到现在,词义有些演变,要把词义引申的脉络理顺,做到释义精确无误。”
    特邀代表、管新平教授说:“听了吴教授的发言,我也很受启迪。我建议吴教授的这个项目在描写和解释荆楚方言的基础上要突出荆楚文化;我觉得文学与语言要实行优势互补,研究荆楚文化要与荆楚方言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我是搞现当代文学的,今后我将朝荆楚文学方面延伸。”
    特邀代表、学报主编张维新说:“听了吴教授的发言,我也受益匪浅。荆楚文化包含荆楚方言,是长大学报社科版的品牌栏目,是地方特色之所在,希望得到文学院的大力支持,学报将竭诚为大家服务,文学院老师关于荆楚文化方面的文章我们将优先发表。”
    最后吴松教授表示,将接受大家的宝贵意见,对项目书作进一步的修改,使之完善。

湖北省荆州市学苑路1号 长江大学东校区文科大楼7楼

电话:0716-806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