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学术交流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长江人文讲坛”2014第二讲

作者: 时间:2016-11-14 点击量:

大漠商队 ——旅蒙商之兴衰
    3月14日上午8:00时,以“大漠商队 ——旅蒙商之兴衰”为主题的“长江人文讲坛”(2014年第二讲)在文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导张永江先生担任主讲嘉宾,文学院历史系主任陈力博士主持报告会。
    “旅蒙商”是清代来往于内地与蒙古草原的汉族和少数回满民族的商人或商家,又称边商。旅蒙商自清初起步,逐渐形成遍布大漠南北,并涉足国际,垄断了蒙古民族贸易,经历了大约300年兴衰史。
    关于旅蒙商的形成与发展概况,张教授认为,伴随随军贸易的需要和清朝对蒙贸易开禁政策,许多旅蒙商从喜峰口、古北口、张家口等关口陆续开辟多条重要商路进入蒙地,以行商或坐商的方式经营贸易,其中出现了许多著名商号,如大盛魁、元盛德、天义德等。
    谈到旅蒙商发展的鼎盛,张教授说,旅蒙商由内地贩运蒙古封建王公贵族、上层喇嘛所需的奢侈品及牧民所需的大量生产和生活用品,采取以物易物,或折合现金,或赊销等方式,进行不等价交换,将牧民的牲畜和畜产品收购销往内地,赚取高额利润,积累资本,出现了一条纵贯南北水路交替的商业运输线路,即著名的万里欧亚茶叶之路。其起点在福建崇安,途径江西、湖北、河南、山西、直隶、内蒙、直达外蒙甚至沙俄,也谓草原“丝绸之路”。
    张教授还以著名商号传奇大盛魁为例,详尽分析了旅蒙商从创始、发展、鼎盛直至兴衰的曲折过程。历经二三百年的大盛魁旅蒙商之所以最终走向衰败,张教授尤认为其原因既有近代国际形势突变、沙俄入侵、辛亥革命成功、外蒙独立而导致旅蒙商失去保护伞的因素,又有商号内部矛盾激烈,财务危机上升的因素,还有国内政治动荡导致商业形势恶化,传统旅蒙商号难以适应近代经济演进等原因。
    报告结束后,张教授还与在场师生们进行了互动交流,认真回答了学生们的问题。

 

湖北省荆州市学苑路1号 长江大学东校区文科大楼7楼

电话:0716-806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