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至29日,我院教师秦鹏举赴华中师范大学参加了第六届中国高校外国文学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为“文学·经济·伦理跨学科研究”。本次会议由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承办。会议聚焦文学、经济与伦理的交叉研究,旨在促进我国高校文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深化跨学科对话。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长江大学等近百所高校的150余位学者齐聚桂子山,共襄学术盛宴。大会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7场主旨发言以及13组专题讨论。

秦鹏举老师评议了第13小组的分组讨论即“文学、经济、伦理的跨学科研究”并做闭幕式小组发言汇报。小组发言内容主要涉及非洲现实主义文学的流变与文化伦理建构,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创作与道德伦理探究,契诃夫《伊凡诺夫》中的精神重构,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忧郁”主题阐析等议题。本组讨论紧密围绕大会主题,深刻地辨析其中的文化伦理与精神建构问题,体现了外国文学跨学科融合的发展理念。
秦鹏举老师的发言题目为“非洲英语现实主义文学的流变与文化认同伦理”。首先,梳理非洲英语现实主义文学的风格特征和书写表征,其次,从三个阶段阐释其不同的文化认同伦理。分别为殖民时期的非洲历史文化认同,后殖民时期的国民文化认同和全球化时期的多元文化认同。具体从普遍的故事疗愈与文化修正,到运用“照相式现实主义”的书写来揭弊社会本相,再到如何既彰显本土特色,又融入世界之中的“在世界之中”(海德格尔)的多元文化认同格局。

本次会议聚焦文学研究中经济与伦理的复杂关系,为探讨人类社会的发展逻辑与道德困境提供了新的视角,促进了我国外国文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专家学者高屋建瓴,积极探索文学与经济、伦理的交汇点,推动了理论创新和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立场与文化担当。
(审核:李征宇;编辑: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