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唐果)“言为舟楫渡山海,雅言架桥连未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7月11日,长江大学人文与新媒体学院“文心之路”实践队奔赴豫东地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服务乡村教育振兴。7月13日上午8时,实践队于苏楼小学举行了活动开始仪式。

仪式伊始,苏楼小学教师代表杨老师向远道而来的人文学院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杨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不仅要学好说好普通话,更要在活动过程中树立责任意识,长大后像老师们一样考上好大学,去服务更多的人。”他特别强调了活动期间的安全和纪律问题。话语朴实而恳切,寄托着乡村教师对孩子们开阔视野、提升素养的殷切期望。

随后,学院带队老师耿传令致辞。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推广普通话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大意义。“同学们是广袤乡村的希望,学好普通话在拓宽视野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此行的目的,正是要发挥专业所长,将语言的种子播撒在乡村的沃土上,让它成为助力孩子们成长成才、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蓬勃力量。”

在轻松愉快的师生自我介绍环节,陌生的隔阂迅速消融。实践队员们用清晰流利的普通话自我介绍,分享对这次实践活动的期待。孩子们虽然略带羞涩,但在志愿者的鼓励下,勇敢地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自我介绍。教室里响起阵阵鼓励的掌声和友善的笑声,为后续的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开班仪式结束,实践队成员胡文博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经典润乡土”诗词鉴赏课,他选择的篇目是文天祥气壮山河的《过零丁洋》,生动讲述了文天祥在国家危亡之际的坚贞不屈,阐释了“丹心”代表的爱国情怀与崇高气节。实践队成员姜明圻紧接其后,带来一堂至关重要的“守护生命,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暑期是青少年安全事故的高发期,特别是农村水域较多,防溺水教育刻不容缓。

烈日炎炎,汗水打湿课桌,也浸润希望。“文心之路”实践队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重点团队之一。“雅言传承文明,推普助力振兴”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人文学子响应国家号召,用标准的语音、温暖的情怀和专业的知识,深入基层、服务乡村、践行青年责任的生动写照。
(审核:竺正海,编辑:耿传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