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向世阳)2024年3月13日下午,历史系卢川老师主持的求实导师学术沙龙在8-309举行。本次活动以“荆州古城新出考古材料及其研究”为主题,探讨荆州古城考古的最新成果与学术价值,中国史专业部分硕士研究生参与。

讲座分为三个部分,梳理了荆州古城近年来的考古进展。第一部分“秦汉郢城考古新发现”中,展示郢城遗址航拍图、东门城垣及护城河遗迹,解读了东门外发现的木桥遗存。该木桥结构完整,南北总长45.32米,分为两段,其中南段出水口呈“八”字形,展现了秦汉时期简支平梁桥的独特构造。结合汉代画像砖的桥梁形制,还原木桥原貌,为古代交通与水利研究提供新视角。
第二部分聚焦“荆州古城墙考古新发现”。卢老师以荆州城墙11号马面的考古发掘为例,揭示了城墙自唐代至明清的层层叠压关系。通过地层学的分析,五代城墙在唐代地基上采用“内外包砖”结构,宋代在五代基础上加固护坡,明代则以“墙包墙”技术融合新旧墙体,体现了古代营城技术的传承与创新。文献与考古证据表明,五代荆南节度使高季兴曾大规模取用周边墓砖筑城,导致南朝至隋唐墓葬砖材锐减,这一发现为古城营建史补充了关键细节。
第三部分围绕考古材料的分析与研究方法展开。卢老师提出要结合历史地理学、文献学与考古学研究方法,通过对比楚纪南城、秦汉郢城与荆州古城的空间变迁,了解区域城市发展历史。研究生表示,通过本次沙龙活动,深化了对考古地层学及文献互证方法的理解,未来将进一步探索古城保护与历史研究的路径。
(审核:杨家海;编辑:严实)